滇西地区包括云南省保山、丽江、普洱、临沧、楚雄、红河、西双版纳、大理、德宏、怒江10市州,共56个县,其中4/5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5.2年,素质性贫困问题十分严重。滇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,56个民族中有26个生活于此,民族文化多彩纷呈,历史悠久,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,很多特有文化面临失传。滇西地区与缅甸、老挝、越南三国接壤,国际区位优势明显,保证该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十分重要。因此,扶贫工作意义重大。
自然条件
大部分位于横断山区南部和滇南山间盆地,国土总面积20.9万平方公里。区域内山高谷深,高黎贡山、怒山、无量山、哀牢山纵贯其中,怒江、澜沧江、金沙江和元江等江河穿越其间,河流湍急、落差大。气候类型总体上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,最高海拔6740米,最低海拔76.4米,立体气候特征明显,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,森林覆盖率达54.6%。
发展优势
水能、矿产资源富集。区内水系发达,地势海拔高差巨大,水量年内分配相对均匀,可开发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。地处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,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,资源组合优势明显。生物多样性丰富。生物物种多样,资源丰富,素有"动物王国"、"植物王国"和"生物基因宝库"、"药物宝库"之称,发展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条件优越。
民族文化多彩。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,民俗风情浓郁,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,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大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。19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、老挝、越南接壤,边境线长达3148公里,分别占云南省陆地边境线长度的77.5%和全国的13.8%。区内有9个国家级口岸,边民互市贸易活跃,与周边国家产业互补性强,是我国通往东南亚、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,对外开放合作前景广阔。
重大意义
加快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步伐,加大扶贫攻坚力度,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,保障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;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,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民族团结进步和边境繁荣稳固;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,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,构筑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;有利于增进睦邻友好,加强与东南亚、南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,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,促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,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特色农业
稳定发展粮食生产。提高茶叶、橡胶、甘蔗、烟草、咖啡等传统作物生产水平;大力发展石斛、重楼、滇红花等道地中药材及香蕉、菠萝等热带水果。推进生猪、肉牛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,提升集聚度。因地制宜发展水奶牛、乌骨羊特色养殖和野猪、竹鼠等特种养殖及水产养殖。支持特色种养殖基地建设,积极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,推动绿色(有机)认证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,做大做强区域品牌。鼓励云南农垦企业整合以天然橡胶为主的优势产业,培养橡胶龙头企业集团,建设立足国内、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主产区。
林业产业。积极发展兼具生态经济功能的林木产业,大力发展核桃、油茶和小桐子等木本油料,逐步培育红豆杉、柚木、铁力木、红椿等珍贵木用材林,积极发展竹藤生产。鼓励发展林间种药、养畜及野生菌采集等林下经济。
旅游业
打造重点景区和线路。依托多彩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,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级湿地公园等为主体,以交通为纽带,构建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。突出旅游主题,打造热带风光、高原画廊、民族风情、原始生态、神秘边境等特色旅游品牌。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,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活力和综合实力。建设一批旅游强县、名县和旅游小镇、旅游特色村。加强行业自律,提高旅游服务水平